關於嬰兒屏息症,元元從嬰兒時期就有這個症狀,一直是我很頭痛的一件事,只要他的情緒到某個點,就會不自主的屏氣不呼吸!一般這種症狀比較容易發生在早產兒身上,而且通常孩子都是哭一陣子後才憋氣不呼吸,元元則是連哭都沒哭,馬上就臉色鐵青,轉成黑紫色,印深最深的一次,這小子幾乎是休克狀態全身灘軟不會動,當時我的心臟差點也跟著停止了!所以想補充一些我所知道的訊息給大家參考,請大家不要再相信網路謠言,認為孩子是在假哭,不理孩子,月亮媽咪的一位粉絲媽媽,就是因為輕忽,所以孩子送去醫院時雖然救回一條命,但是卻變成了發展遲緩兒,真的後悔莫及!
大部份有這個症狀的孩子,都是因為呼吸生理調節系統尚未發育健全,所以如果有去求過診的媽媽,一定覺得很無力,因為醫生給的答案,幾乎都是回覆過了三歲左右就會好轉了!主要是因為,大多數的孩子在三歲過後,呼吸生理調節系統都已發展健全了!因此要特別注意的是,若在三歲過後,孩子仍有這個症狀出現,就必須要留意,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例如家族中若有人曾有這個症狀,有可能是遺傳!或者也有醫生認為孩子缺氧有可能是缺鐵性貧血造成孩子在哭鬧時造成供氧不及,所以有的孩子在補充鐵劑後,有明顯的減少發作機率!另外也有一派認為,這是孩子潛意識在「假哭」,所以只要觀察就好,甚至可以進行「忽略」的心理戰,目的是避免孩子予取予求!但是這個說法是讓我最不認同的!這做法是指孩子發育已健全,心肺功能強,所以可以讓他稍微斷氣一些時間,但是畢竟我們不是專業醫生,爸媽們要如何判斷孩子的心肺功能強?雖然實際發生腦神經受損、休克、死亡的案例非常少,但是沒有人敢保證不會發生在自已的孩子身上,若不幸發生了呢?因為孩子已經是屏氣到臉色發紫了,那表示他已經缺氧到不行才會臉色大變,若再缺氧下去,就是腦部受損,再嚴重的就是休克、死亡了!所以發表這言論的人,真的該捏住他的鼻子嘴巴,也讓他嚐嚐缺氧到臉色發紫的感受!就算孩子真的是潛意識在「假哭」好了,也可以事後溝通,慢慢的調整行為,而不是當下採忽略的態度,若是缺氧成了植物人或是送了命,誰賠的起!!所以大家真的不要聽信網路謠言!若孩子發作了,請大力搖醒他,甚至按人中或是腳底讓他痛醒都可以,真的,不要拿孩子的生命開玩笑!前面也有提到,月亮媽咪的一位粉絲媽媽,親身實歷,孩子現在是遲緩兒,還在做復健中,真的讓人很心疼!
每個孩子都是媽媽辛苦懷胎十月生下來的,都是希望孩子健康長大,醫生這些情況看多了,很多都是覺得無感,但是我必須說,看在媽媽的眼裡,真的很痛苦,所以,以一個媽媽的立場,建議有相同困擾的爸媽們,真的不要忽略孩子的情緒反應,不然心痛一輩子的是自已,不會是醫生哦!最後,和大家分享一下,元元治療的過程:
和所有媽媽一樣,當初月亮媽咪求診了很多桃園、楊梅地區的醫生,都是回覆過了三歲就會痊癒!但是元元四歲多了卻還會發作!這症狀最常發生在和媽媽分離時,或者是受到驚嚇,或者是「痛」!原本五歲時打算要讓元元入學讀幼稚園的,後來也被學校拒收,園長建議先帶去看心理醫師,看了兒童心理醫師,又被評估除了有情緒障礙外,還有亞斯柏格(是一種泛自閉症的稱呼)的傾向(因為除了媽媽,都不和其他人互動,甚至也討厭爸爸的碰觸),建議求診大醫院的兒童心智治療師,所以那一陣子,就這樣來回折騰,最後,在朋友的協助下,求助了天才領袖的王宏哲老師!
雖然本來老公一直覺得王老師「可能」搞不定元元,不過我倒是覺得老公想太多了,畢竟人家王老師也算是專家級的人物啊!評估當天,為了讓元元情緒好,願意好好配合,還特地先帶他去吃了他最喜歡的麥當勞,然後玩了扭蛋,帶了個小玩具前去,結果這小子一看見王老師,馬上轉頭看看房外的我,然後給我一個「上吊白眼加歎氣」,一副遇見怪叔叔的模樣,接下來元元就跑出房間抱著我,王老師一直找各種角度切入,想要引起元元的關注,後來兩個人終於玩在一塊了!像個大孩子的王老師,在和元元的遊戲過程中,評估他的各項發展,舉凡智力、動作、社交、語言、情緒….,都在玩樂中做了詳細的評估,評估後,再和我們做詳細的解說,就在這一小時內,老公對王老師佩服的五體投地,因為才接觸那短短的時間,就能把元元平時一些問題精準的拉出來!所以對談還沒有結束老公就打定主意要每週上台北,讓元元先上上王老師安排的課程了!
當時陪元元上了第一堂課回來,上課的課程在大人的眼中,就是玩遊戲而已,但是元元只上一堂課,就有很大的改變,重點是,這2天非常明顯感受到元元很開心,快樂的情緒一直延燒著,尤其是元元在上課時興奮的神情,是我之前所沒有見過的,那表情到現在還深印在我腦海裡!後來差不多持續上了一年左右的課程,中間雖然元元也有抗拒,但是月亮媽咪個人覺得,元元成長很多,不再害怕面對年齡相仿的孩子,懂得「禮讓」,和同學之間明白要互相尊重,也知道如果被欺負或是不開心,要勇敢說出來,最重要的是,開始上課後,屏息症就再也沒有發作過了!
所以,很想和大家分享,如果和我一樣,對於孩子的行為有著很大困擾,或是孩子在同儕間老是被排擠當成怪胎看待,一直尋求不到合適的改善方法,而這行為也嚴重影響到了孩子的發展,那麼很建議,或許可以撥個時間給這方面的專家評估看看,不過一般都是差不多要2歲後才可以評估,比較大型的醫院,都有「兒童心智發展科」或是相關的門診,或者坊間也有一些是像天才領袖這種私人的兒童發展評估/復健教室,網路很容易可以搜到,只是心智這門學問,真的不同的醫生會有不同的評斷標準,大家可以多參考幾位再做決定。
最後,媽媽問,這種課程費用好貴,上課真的有用嗎?以元元來說,我看到他很大的進步,目前大班要畢業了,在學校都適應的很好,但是每個孩子的情形不同,我的建議是,大家務必先給專業的人員評估,若專業的人員評估是有上課的需要,大家再考慮是否安排課程會比較妥善唷!
★每篇文章都是月亮媽咪用心分享,喜歡的朋友別忘了您的「推」和「讚」鼓勵一下唷!
★歡迎大家分享好文,但是別忘了要標明出處和原文網址唷~
★每篇文章都是月亮媽咪用心分享,歡迎大家轉分享,但記得要標明出處和原文網址唷★



